Telegram被哪些國家封禁?

2024-11-22

截至2024年12月,Telegram在以下國家被封禁:中國大陸:自2015年7月起被封鎖。伊朗:2018年5月起被封禁。巴基斯坦:2017年11月起被封鎖,至2023年2月仍然有效。俄羅斯:2018年4月起被封禁,2020年6月解禁。巴西:2022年3月和2023年4月曾短暫封禁。巴林:2016年6月部分封鎖。泰國:2020年10月曾要求封鎖。烏克蘭:2024年9月禁止政府官員在公務裝置上使用。索馬利亞:2023年8月宣佈封禁。封禁情況可能隨時變化,建議關注最新資訊。

Telegram在亞洲的封禁情況

中國大陸對Telegram的封鎖原因

  • 網路安全與資訊控制需求
    中國大陸於2015年封鎖Telegram,主要原因在於其被廣泛用於傳播加密資訊,部分內容涉及敏感話題。政府擔憂Telegram可能被用來組織非法活動或釋出違法資訊。
  • 與本地網際網路政策衝突
    Telegram採用端到端加密技術,使用者通訊內容難以監控,這與中國對網際網路平臺合規要求的透明化政策不符,因此被視為不符合監管標準的平臺。
  • 替代性本地應用的普及
    中國鼓勵使用本地化社交軟體如微信和釘釘,這些平臺受到嚴格監管,並符合政府的資訊控制需求,進一步削弱了Telegram在國內的存在價值。

伊朗對Telegram的政策與影響

  • Telegram的普及率與政府擔憂
    Telegram曾是伊朗最流行的社交平臺之一,但2018年伊朗政府封禁了該應用,原因是其在政治動盪期間被廣泛用於傳播抗議資訊,威脅國家安全。
  • 資料儲存與監管要求
    伊朗政府要求Telegram將伺服器遷至伊朗以便監管,但Telegram拒絕配合。此舉被視為不符合伊朗的資訊安全政策,直接導致其被封禁。
  • 使用者對封禁的應對方式
    封禁後,大量伊朗使用者透過VPN等工具繞過封鎖繼續使用Telegram。同時,伊朗政府推動使用本地開發的社交平臺,試圖減少對外國應用的依賴。

Telegram在中東的使用限制

巴林的部分封鎖背景

  • 政治穩定與資訊傳播限制
    巴林在2016年6月對Telegram進行部分封鎖,主要原因是政府擔憂該平臺用於傳播反政府資訊和組織抗議活動。由於Telegram支援加密通訊,官方難以監控使用者的交流內容。
  • 宗教與社會敏感話題的管控
    巴林是一個以什葉派為多數的國家,但由遜尼派王室統治。政府對敏感宗教和政治話題的討論保持高度警惕,Telegram被認為是傳播這些內容的潛在工具,因此遭到封鎖。
  • 與網際網路自由的衝突
    儘管封鎖了Telegram的部分功能,巴林政府聲稱此舉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。但這一決定引發了國際人權組織對巴林限制網際網路自由的批評,凸顯出封鎖措施的爭議性。

阿聯酋對Telegram的監管動態

  • 資訊通訊技術的嚴格監管
    阿聯酋對Telegram實施了嚴格的使用限制,其主要原因在於Telegram的加密通訊功能可能規避政府的監控體系,影響國家對數字通訊的安全管理。
  • 推動本地通訊平臺的使用
    阿聯酋政府大力推廣本地通訊工具如BotimToTok,並對Telegram等國際通訊應用施加限制,目的是確保使用者資料儲存和流量監管在本國範圍內進行。
  • 對VPN繞過封鎖的打擊
    儘管一些使用者嘗試透過VPN繞過Telegram的限制,阿聯酋對使用VPN訪問被禁平臺的行為採取嚴格法律措施,甚至對違規者處以高額罰款,以進一步鞏固對通訊平臺的控制。

Telegram在歐洲的封禁歷史

俄羅斯曾經的封鎖與解禁過程

  • 封鎖原因與初期政策
    2018年4月,俄羅斯政府封禁Telegram,原因是Telegram拒絕向聯邦安全域性(FSB)提供加密金鑰,無法滿足國家安全需求。政府認為Telegram可能被恐怖分子用作通訊工具,因此強制下架應用並遮蔽相關IP地址。
  • 技術封鎖與使用者繞過
    儘管政府採取了大規模封鎖措施,但Telegram透過頻繁更換伺服器和使用雲技術繞過遮蔽。使用者則藉助VPN繼續使用,導致封禁效果有限。部分封鎖還意外影響了非Telegram相關的網際網路服務。
  • 政策調整與解禁
    2020年6月,俄羅斯政府解禁Telegram,官方稱該平臺已表現出打擊恐怖主義的意願。實際上,解禁被視為承認封鎖措施的失敗,同時也是為了順應公眾對該應用的廣泛需求。

烏克蘭對政府裝置的使用禁令

  • 安全風險的考量
    2024年9月,烏克蘭政府宣佈禁止在公務裝置上使用Telegram,原因是擔憂該平臺可能被俄羅斯用於間諜活動。此舉被視為確保國家資訊安全的重要手段。
  • 對公務人員的具體限制
    禁令明確要求所有公務人員停止在政府裝置上使用Telegram,包括交流公務資訊或處理任何涉及國家事務的內容,以降低資訊洩露風險。
  • 民眾使用的不受影響
    儘管對公務用途採取限制,烏克蘭未對普通民眾使用Telegram施加限制。這反映出政府試圖在資訊安全與公民數字權利之間找到平衡,同時加強對關鍵領域的監管。

Telegram在美洲的封禁事件

巴西短期封禁的原因與解決

  • 涉及違法資訊傳播的封禁
    巴西多次封禁Telegram,主要原因是平臺未能配合刪除涉及虛假資訊和犯罪活動的內容。例如,2022年3月巴西最高法院下令封禁Telegram,因為平臺未能按時刪除涉及政治虛假資訊的相關賬戶。
  • 司法壓力與平臺合作
    在巴西政府的法律壓力下,Telegram承諾加強對本地法律的遵守。平臺隨後採取措施,包括刪除違規內容、提供更多使用者稽核功能,以及與政府建立更直接的溝通渠道,從而促成解禁。
  • 使用者需求與政府平衡
    儘管存在封禁事件,Telegram在巴西擁有廣泛的使用者群體,特別是在政治和社交領域。巴西政府逐步透過談判實現與平臺的妥協,以確保資訊監管的同時,滿足使用者對自由通訊工具的需求。

其他拉美國家的態度分析

  • 對平臺監管的關注
    拉美其他國家對Telegram的態度多集中在資訊傳播和內容監管問題。部分國家擔憂該平臺可能被用於傳播虛假資訊、恐怖主義內容或組織犯罪,因而對其保持密切關注,但並未採取全面封禁措施。
  • 平臺普及率與影響力
    在墨西哥、阿根廷等國家,Telegram作為替代通訊工具越來越普及,尤其是在隱私問題備受關注的情況下。使用者傾向於選擇Telegram作為WhatsApp的補充工具,這也讓各國政府謹慎處理對平臺的監管政策。
  • 逐步推動法律框架調整
    一些國家正在探索制定更完善的網際網路監管法規,試圖在保障通訊自由和防止違法活動之間找到平衡。未來,這些法規可能會對Telegram等平臺的本地化運營產生直接影響。

Telegram在非洲的管控現狀

索馬利亞封禁Telegram的決定背景

  • 安全威脅與恐怖組織的利用
    2023年8月,索馬利亞政府宣佈封禁Telegram,理由是恐怖組織利用該平臺進行宣傳、招募和協調活動。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功能被認為為這些非法活動提供了便利。
  • 政府對資訊控制的加強
    索馬利亞政府致力於透過封禁社交媒體平臺加強對資訊的掌控,避免反政府勢力利用這些工具擴大影響力。封禁Telegram的同時,其他加密通訊應用也受到類似限制。
  • 國際社會的反應與擔憂
    國際人權組織對索馬利亞的封禁措施表示擔憂,認為此舉可能對言論自由構成威脅。然而,索馬利亞政府則強調國家安全優先,稱封禁Telegram是遏制恐怖主義的必要手段。

其他非洲國家的潛在封鎖政策

  • 對Telegram的審查與監控
    一些非洲國家對Telegram等加密平臺保持警惕,尤其是在面臨政治動盪或安全挑戰時。這些政府可能透過技術手段監控或限制Telegram的部分功能,以維持資訊傳播的可控性。
  • 與網際網路自由的矛盾
    非洲許多國家在推行網際網路管控時面臨自由與監管的衝突。一些政府可能透過法律修訂強化對社交媒體平臺的監管,而這種趨勢可能逐步擴大至Telegram等通訊工具。
  • 使用者需求與政府政策的博弈
    儘管存在封鎖風險,Telegram因其高效的通訊和隱私保護功能,仍然吸引了大量非洲使用者。政府需要在滿足公眾需求與維護國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,這使得潛在封鎖政策可能採取更加靈活和分階段的方式實施。

Telegram为什么会被封禁?

Telegram被封禁的主要原因包括其端到端加密功能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、未能遵守当地政府的监管要求,以及对传播虚假信息的担忧。这些问题让许多国家对其实施封锁或限制。

用户如何绕过Telegram的封禁?

用户可以通过VPN(虚拟专用网络)或代理服务绕过封禁访问Telegram。这些工具允许用户隐藏IP地址,避开政府的网络限制,但在一些国家使用VPN可能违法,应谨慎选择。

哪些国家已经解禁了Telegram?

俄罗斯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。该国在2020年解禁Telegram,此前曾因平台拒绝提供加密密钥而封禁两年。解禁后,Telegram在当地恢复了正常使用,受到用户欢迎。

其他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