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報真的安全嗎?

2024-12-19

電報(Telegram)提供了強大的加密功能,尤其是其“秘密聊天”模式,使用端對端加密保護使用者隱私。然而,普通聊天和群組僅使用伺服器到客戶端加密,不是端對端加密,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。此外,電報在資料儲存上較為透明,政府監管較少,這可能帶來隱私洩露的潛在風險。總的來說,電報在安全性上相對較高,但並非絕對無風險。

電報的加密技術

電報的端對端加密原理

  • 端對端加密的概念:電報的端對端加密確保只有訊息的傳送者和接收者能夠讀取內容。即使是電報的伺服器,也無法解密訊息。這是透過生成一對金鑰來實現的,只有通訊雙方持有私鑰,確保資訊的私密性。
  • 秘密聊天模式:電報提供“秘密聊天”功能,只有在該模式下進行的訊息才使用端對端加密。這些訊息在傳輸過程中無法被第三方竊取或監控,增加了通訊的安全性。
  • 加密演算法:電報使用了現代的加密演算法,如AES-256、RSA-2048和DH金鑰交換協議,確保資料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。這些演算法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,能夠有效抵禦大多數的破解嘗試。

電報的雲端加密與資料保護

  • 雲端加密儲存:與端對端加密不同,電報的普通聊天和群組資訊採用的是伺服器到客戶端的加密,也就是雲端加密。這意味著資訊會被加密儲存在電報的伺服器上,但電報公司有能力訪問這些資訊,因為它們僅在伺服器端進行加密。
  • 多裝置同步:雲端加密使得電報可以在多個裝置之間同步訊息。這對於使用者在手機、平板、電腦等裝置之間切換使用電報時,提供了便捷的服務。訊息在不同裝置上的讀取和儲存都經過加密保護,確保資料不會洩露。
  • 資料保護與隱私政策:電報平臺遵循嚴格的隱私政策,宣告不會輕易向第三方提供使用者資料,除非法律要求。雖然雲端加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,但電報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資料儲存環境,減少資料洩露的可能性。

電報的隱私保護措施

如何管理電報隱私設定

  • 控制誰能檢視你的個人資料:在電報的隱私設定中,使用者可以選擇誰能夠檢視他們的個人資料資訊,如頭像、線上狀態和最後線上時間。使用者可以選擇對所有人開放,或僅對聯絡人可見,或者設定為完全私密,只有特定聯絡人能檢視。
  • 管理誰能給你發訊息:使用者可以設定誰可以透過私人訊息聯絡你,除了“所有人”和“我的聯絡人”選項外,還可以設定為自定義。這樣,非聯絡人無法直接發信息,減少了騷擾的風險。
  • 誰能加入你的群組:電報允許使用者控制誰可以將他們新增到群組。可以選擇只有聯絡人可以邀請,或設定為所有人都可以。這個設定有助於避免不認識的人隨意將你加入到未知的群組中。

電報的匿名聊天功能

  • 什麼是匿名聊天:電報提供了一種匿名聊天功能,使用者可以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情況下與他人進行交流。在這種模式下,雙方可以建立不與個人資料關聯的聊天,避免透露使用者的真實身份。
  • 如何開啟匿名聊天:使用者可以在群組中選擇開啟匿名聊天,這樣群組內其他成員就無法看到發訊息者的真實姓名和個人資料,確保隱私不被暴露。匿名聊天也可以防止群內的成員彼此獲取聯絡資訊。
  • 匿名聊天的優勢與限制:匿名聊天有助於保護使用者的隱私,特別是在處理敏感話題或進行臨時交流時。但需要注意,儘管如此,聊天內容仍然可以被群組管理員檢視,所以匿名聊天並非完全無風險。

電報的安全漏洞

電報常見的安全隱患

  • 預設加密模式的風險:電報的普通聊天採用的是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的加密,而不是端對端加密。這意味著,雖然通訊內容被加密儲存在雲端,但電報伺服器有能力訪問這些資料。如果電報的伺服器被攻擊或受到政府幹預,使用者的聊天內容可能會洩露。
  • 群組管理漏洞:電報群組的管理許可權如果沒有妥善設定,可能導致惡意使用者濫用管理員許可權。例如,某些管理員可能會透過管理員功能刪除敏感內容、踢出正常使用者或盜取群組資訊,增加資料洩露的風險。
  • 機器人安全問題:電報平臺支援透過機器人與其他使用者互動,但這也使得電報成為惡意機器人攻擊的潛在目標。惡意機器人可能竊取使用者的個人資訊、傳送垃圾郵件或參與網路釣魚攻擊。

如何避免電報的安全漏洞

  • 開啟端對端加密的秘密聊天:為了提高安全性,使用者應儘量使用電報的“秘密聊天”功能,秘密聊天採用端對端加密,這意味著只有聊天的雙方可以解密訊息,電報伺服器無法獲取內容。使用者應避免在普通聊天中傳送敏感資訊。
  • 管理群組許可權與設定:群組管理員應當嚴格管理群組的許可權設定,限制普通成員修改群組設定的許可權,防止未經授權的使用者濫用管理員許可權。此外,定期檢查群組成員和資訊流,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行為。
  • 小心與陌生人互動:電報使用者應提高警惕,避免與不熟悉或陌生的使用者透過機器人或普通聊天互動,特別是不要輕易點選不明連結或下載不明檔案。使用兩步驗證和定期更改密碼可以增加賬戶的安全性,減少被盜號的風險。

電報與其他通訊工具的安全比較

電報與WhatsApp的加密差異

  • 加密協議的不同:WhatsApp採用的是端對端加密協議,所有的訊息都從傳送者直接加密至接收者,第三方無法解密。這包括文字、圖片、影片等。相比之下,電報的普通聊天採用的是伺服器到客戶端的加密,而非端對端加密,只有“秘密聊天”才使用端對端加密。
  • 資料儲存方式的差異:WhatsApp的所有訊息都儲存在裝置本地和備份伺服器上,只有使用者能夠訪問其訊息記錄。電報則將聊天記錄儲存在雲端,使用者可在任何裝置上訪問,這意味著在電報的普通聊天中,伺服器端有能力訪問儲存的資料。
  • 透明性與控制:WhatsApp雖然提供強大的加密保護,但其背後由Facebook(現Meta)運營,使用者的資料可能被用作廣告或其他商業目的。電報在資料儲存和隱私政策方面相對較為透明,且平臺本身對內容的干預較少,使用者能較為自由地管理其隱私。

電報與Signal的隱私保護對比

  • 端對端加密的覆蓋範圍Signal是一個以隱私保護為核心的通訊工具,所有訊息預設都使用端對端加密,無論是普通聊天還是群聊。而電報雖然在“秘密聊天”模式中使用端對端加密,但普通聊天和雲端儲存的訊息不具備端對端加密,儲存的資料更容易受到第三方的訪問。
  • 資料收集與匿名性:Signal承諾不收集任何使用者資料,註冊時不需要提供任何個人資訊,使用者的電話簿和聊天記錄完全保密。電報則要求提供手機號碼進行註冊,且雖然平臺沒有強制要求實名,但仍可能收集使用者的某些資料如IP地址等,這對於需要更高匿名性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潛在隱私風險。
  • 開源與透明度:Signal的原始碼完全開源,任何人都可以稽核其加密和隱私保護技術。電報也部分開源,但其核心加密技術(MTProto)未完全開源,部分使用者對其加密的安全性表示懷疑。此外,電報的程式碼稽核門檻較高,普通使用者難以對其技術透明性進行驗證。

透過這些對比可以看出,Signal在端對端加密和隱私保護上提供了更為嚴格的保護,適合對隱私要求極高的使用者。而電報則在雲端儲存和功能豐富性上更具優勢,但其普通聊天的加密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,適合於日常交流和需要跨裝置同步的使用者。WhatsApp則在市場佔有率上較高,具備強加密,但仍受到其母公司Meta的隱私政策影響。

電報的秘密聊天功能

什麼是電報的秘密聊天

  • 端對端加密電報的秘密聊天功能使用端對端加密技術,意味著只有傳送者和接收者可以讀取訊息內容。與普通聊天不同,電報伺服器無法解密秘密聊天中的內容,確保了更高的隱私保護。
  • 自毀訊息:在秘密聊天中,使用者可以設定訊息的自毀時間,設定的時間到達後,訊息會自動從雙方裝置上刪除,無法恢復。這一功能提供了額外的安全性,防止敏感資訊被長期儲存。
  • 無法轉發和截圖保護:電報的秘密聊天禁止轉發訊息,此外,某些裝置上(如iOS)還有防止截圖的功能,增加了訊息內容洩露的難度。

如何使用電報的秘密聊天保護隱私

  • 啟動秘密聊天:要使用秘密聊天,首先需要開啟電報,點選聊天介面的右上角選單(或者聯絡人的名字),然後選擇“開始秘密聊天”。此時,電報會建立一個端對端加密的私密聊天視窗,只有雙方可以檢視內容。
  • 設定自毀計時器:在秘密聊天視窗中,使用者可以選擇訊息的自毀時間,範圍從1秒到1周不等。當設定的時間過去後,訊息會自動從雙方裝置上刪除,確保私密資訊不被長期儲存。
  • 啟用兩步驗證增加安全性:為了進一步保護隱私,電報建議使用者啟用兩步驗證。開啟後,除了密碼,還需要輸入一個動態驗證碼,防止惡意第三方透過密碼猜測或竊取方式訪問使用者的聊天記錄,尤其是在秘密聊天中。

透過使用電報的秘密聊天功能,使用者可以更安全地保護自己的資訊免受外部威脅。秘密聊天不僅提供了強大的加密保護,還允許使用者透過自毀訊息和防截圖功能進一步提升隱私安全。

电报是否完全安全?

电报提供了强大的加密技术,尤其是在“秘密聊天”模式下采用端对端加密,确保消息内容不会被电报服务器访问。然而,普通聊天使用的是服务器到客户端加密,电报服务器可以访问这些数据。如果平台遭遇攻击或面临政府审查,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。因此,电报在安全性上相对较高,但并非绝对无风险。

电报如何保护用户隐私?

电报通过多层加密保护用户数据,包括端对端加密(在“秘密聊天”中)和服务器到客户端加密(在普通聊天中)。此外,用户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控制个人信息的曝光程度,如限制谁能查看个人资料和最后在线时间。电报还支持匿名聊天功能,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。

电报是否会向政府交出用户数据?

电报始终声称他们不向政府提供用户数据,尤其是在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要求下。然而,电报的云存储模式意味着服务器存储的部分数据可能会被要求提供。尽管电报采取了加密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,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,尤其是在某些国家的法律环境下。

其他新闻